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的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23-07-01 07:15:06 来源:互联网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的诗歌鉴赏,供大家阅读。如果这10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的诗歌鉴赏相关的文章。

篇1: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的诗歌鉴赏

孟浩然


【资料图】

悠悠清江水,

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

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

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

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

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

归来恨如失。

孟浩然诗鉴赏

王迥,号白云先生,孟浩然的好友。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

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

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更多精彩故事就在!

篇2: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鉴赏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鉴赏】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篇3:《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唐诗鉴赏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

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

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

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

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

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

归来恨如失。

孟浩然诗鉴赏

王迥,号白云先生,孟浩然的好友。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

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篇4: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译文及鉴赏

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篇5: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译文及鉴赏

江中孤屿:当是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行九,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

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

筿(xiǎo):又作“筱”,细竹子。傍:一作“边”。

鲛(jiāo)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

渔父(fǔ):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开晚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返照”。

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如:一作“相”。

篇6: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译文及鉴赏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篇7: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的意思,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赏析 -诗词大全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释】 ①屿:小岛。

②悠悠:形容水流从容不迫。

③回潭:泛起旋涡的深潭。回,旋转。潭,深水池。

④S:细竹。

⑤鲛人:《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⑥中坐:这里指坐于孤屿之上。

⑦恨相失:这里指因为怅然若失而心中感到不愉快。 【赏析】诗歌描写诗人登上江中小岛所见的景色,忆起与友人分别泛舟时的情形,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碧波荡漾,潭水流深,鲛人潜底,渔翁歌唱,一片优游自在的景象。由此记起分别时夕照的景象,离绪别愁一起涌上心头。明代钟惺评价曰:“见山水思故人自是人情。然亦非俗情,又泛泛不得。”诗歌层次分明,跳跃性强。

篇8: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及赏析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及赏析

原文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译文

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注释

江中孤屿:当是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行九,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

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

筿(xiǎo):又作“筱”,细竹子。傍:一作“边”。

鲛(jiāo)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

渔父(fǔ):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开晚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返照”。

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如:一作“相”。

赏析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创作背景

此诗中的王迥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孟诗中迥的诗作很多。此诗是作者登汉江中的一个小岛时因思念友人王迥而作。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篇9:孟浩然古诗《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释】

① 诗题又作“登江中孤屿贻王山人迥”。王迥:孟诗中迥的诗作很多,是诗人的好友,关系相当密切。

② 傍:又作“边”。

③ 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歌自逸:又作“自歌逸”。

④ 开晚照:又作“门返照”、“开返照”。

⑤ 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

【赏析】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篇10:《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和翻译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和翻译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和翻译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作品介绍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2首。王迥,号白云先生,孟浩然的好友,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作者:唐·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注释

①谢灵运有《登江中孤屿》诗,此处用其题。王迥:行九,号白云先生,浩然同乡友。

②沙屿:沙岛。

③回潭:有旋流的潭。

④筱:小竹。谢灵运《过始宁墅》: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⑤君:指王迥。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赏析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赠王桂阳古诗词鉴赏

★ 李白《赠孟浩然》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鉴赏及答案

★ 白云飘过围场上空诗歌

★ 高考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技巧

★ 《春晓》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热

★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标签: